山西大学三次报告 毛主席塑像得以保留

山西大学三次报告 毛主席塑像得以保留

作者:[默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26 23:30:21]
山西大学三次报告  毛主席塑像得以保留X
 
没有人能统计清楚,文革时期全国党、政、军机关、大专院校、城市广场,包括村庄在内,到底立起了多少座毛泽东塑像,还真的没有一个数字。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过去挂得太多,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文件发出的当天,人民大会堂前悬挂的巨幅毛主席画像被两辆吊车取下。
尽管《指示》中主要讲到的是画像,但一些地方的毛主席塑像也陆续开始被拆除。第一个在全国建起毛主席塑像的清华大学,在接到通知后很短时间内拆除。清华大学教授陈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拆除的过程大部分师生都不清楚,但是肯定是经过精心的部署和组织,先是学校党委下发了一个通知,向教师们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拆像。于是在很小的范围内组织了人手,在一天晚上,把塑像取下来迅速运走了。
【山西大学三次报告 毛主席塑像得以保留】
很快,山西大学也接到了要拆除毛主席像的通知,得知这个消息后,学校师生的反应都很强烈,大家都强烈反对拆除树立在学校里的毛主席塑像。谈起毛主席塑像“拆与不拆”的问题时,有老师回忆,为了保留毛主席塑像,学校在那时分三次给省里打了不愿拆除的报告。
3个多月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在11月6日发出《关于毛泽东同志塑像问题的通知》称:对已建成的钢筋水泥塑像或其他坚固塑像,没有必要一下子全部拆除。现在有一些地方为了塑像问题引起了争端,中央希望,凡在有争议的地方,一般不要拆毁。
就这样,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山西大学的毛主席塑像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山西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山西大学毛主席塑像是山西高校中现存的唯一一座毛主席塑像。2010年1月8日,在太原市文物局进行的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山西大学毛主席塑像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使得这座仅有41年历史的雕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山西大学毛主席塑像从1969年落成以来,就被看成山西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现在身在山西大学的学生,也没有多少知道这座雕像所经历过的风霜,不清楚这座雕像背后的泪与笑。“基本上大家都知道山西大学北门有一座毛主席像,而且,这也是山西高校中现存的唯一一座主席像。”当年的塑像建造者之一王怀基说。现在,已经退休的王怀基常常会坐到主席像旁,回忆、沉思。“塑像经历了无数风雨,我们当年曾三次向省里请求,不要拆除主席像,这些故事,现在几乎没人知道了。”
【12.26米和5.7米的特殊含义】
196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的王怀基成为山西大学美术专业的一位老师。时间过得很快,1967年,即王怀基30岁生日的那年冬天,给学生上完课他突然接到学院领导的电话,“你来办公室一趟,有个很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交给你来完成。”接完电话,王怀基不敢有丝毫怠慢,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领导办公室。“你的专业是雕塑,现在安排给你一项政治任务,学校准备在主楼前(现山西大学北门)雕塑一个毛主席像,总高12.26米,毛主席像高为5.7米。”在院系领导的办公室里坐着满满一屋子的人,一看到王怀基,大家把要在学校修建毛主席像的任务告诉了他。
其实,当时规定的尺寸都带有特殊的含义,总高12.26米代表着毛主席的诞辰日,而5.7米高的毛主席像则寓意着在 “文化大革命”中,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向全国工农商学兵、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发出的“五七”指示。同样参与当年修建山西大学主席像的美术专业学生江建华说,学校很快成立了筹备小组,除了让王怀基担任总设计师外,美术专业的老师、学生也担当起修建毛主席像的任务。
山西大学三次报告  毛主席塑像得以保留
【独一无二的主席挥手设计稿】
接到任务几天后,王怀基和美术学院的另外一名老师就买好了去北京的火车票,“此行的目的主要就是考察,之前从没有过先例,看看其他地方是怎么做的。”当时,清华大学的毛主席像基本完成,师生正在做最后的完善工作。在北京的三天时间里,王怀基分别去看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空军大院等地的毛主席像,看完之后他有一个总体感觉:毛主席像的造型大致一样,均为站立像,而姿势分为右手和背手两种。如果再要细分的话,又有戴军帽和不戴帽,穿军大衣和风衣的不同。
但有着雕塑系专业特长的王怀基,并不满足于拾人牙慧,毛主席挥手的动态情景给王怀基的印象最为深刻,随后,在头脑中想到的主席背手站、半身像、招手的几种设计方案里,最终还是选择了主席挥手的设计稿。从北京考察回到山西,王怀基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对他的设计意图非常满意,时任山西大学校长刘梅对他的创作也给予非常大的支持,学校各部门也都非常积极地配合。
【547天,主席像最终落成】
设计方案顺利通过,王怀基用几天时间做了一个2尺(70厘米)高的设计稿。随后,当时进驻山西大学的工宣队、军宣队一起对设计稿进行了研究,设计稿再次通过审核后,王怀基和另外几名美术专业的老师,着手准备建造一个3米高的定稿。
山西大学操场的舞台成为王怀基的制作地,当时正值寒冬,雕塑用的泥全部冻成了冰,3米高的毛主席定稿像基本上全部是用手来完成。3个月后,3米高的毛主席定稿像出炉,顺利通过全校师生的评定。设计稿、定稿工作结束之后,在已经选好的地点上打了三米深的水泥钢筋地基,随后,学校的各级领导、教师,以及学校后勤处的工人都参与进来,山西大学体育馆前,修建毛主席塑像的工程正式启动。
当年,对于毛主席塑像表面的材料大家有很多设想,一开始想用汉白玉,但山西的空气质量会造成主席塑像很容易脏;想用花岗岩,可是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这么大体积的材料,最后,王怀基和大家决定“自制”,将白水泥、红水泥和黑沙石搅拌在一起胶塑,让王怀基非常骄傲的是,至今,毛主席塑像的颜色和当初刚修建好的一样,没有褪色。
山西大学三次报告  毛主席塑像得以保留
【默人后记】
今天我们还能见到这一历史的见证,实在不易。每当我们站到山西大学毛主席塑像前,看见毛主席那挥动的巨手,总是心潮澎湃,无限感慨。真要感谢当年山西大学的师生门,没有他们的极力奋争,山西大学这座毛主席塑像早已不复存在了。
当然,以王怀基担任总设计师的“毛主席塑像”筹备小组功不可没,那些参加设计建造的美术专业的老师、学生们也会让人记在心里……
(转自2010年2月1日《山西青年报》)
山西大学三次报告 毛主席塑像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