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晴空万里,春光明媚。在晋中市城区北部新城的一片平坦而空旷的土地上,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山西省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晋中再一次聚焦山西的目光,而这一次,在全省人民心目中,晋中崛起已经被赋予了迥别于其他兄弟市的全新的内涵。
与省城太原仅20公里的间距,历史地形成了晋中独一无二的先天区位优势,而山西高校新区的落地晋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体现这种优势。二十多年的太原晋中同城化之路掀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一页。
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山西高校新区带动下的太原晋中同城化给晋中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二五”的晋中已经做好了立足于这一新的坐标来谋划自己发展蓝图的充分准备。
同城化机遇下崛起的“新晋中”
从山西高校新区到山西科技创新城,开启了晋中发展的新纪元。新的历史机遇下,新的发展轨道、新的发展定位正在诞生一个“新晋中”。
2010年8月24日,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山西高校新校区建设专题会议上,正式决定在晋中市建设山西高校新校区。这一历史性的决定,开启了晋中发展的新纪元。
从太原晋中901路城际公交的开通到横亘在两地之间的许西收费站的撤消,太原晋中同城化开始一步步地走进两地人们的生活,而所有这些与山西高校新校区落户晋中相比,都成了一种序幕或者说铺垫。
“山西高校新校区是太原晋中同城化的突破口,因为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在许多方面对同城化提出了新的必须的要求。从交通同城需求到金融、电信同城需求继而是更深领域的同城对接。”太原师范学院城镇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郭文炯教授所提到的这些必须都在短短三四年间变为现实:继901路之后,太原晋中又加开了902、903路城际公交车以及连接晋中和太原南站的909路;继太榆路快速通道畅通之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太原晋中两市的城市内环快速路也实现了互通;连接两市的城际铁路已经破土动工。与此同时,电信方面从太原晋中“同城卡”到取消移动电话长途通话费、漫游费;金融方面,浦发、兴业、华夏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迈出省城跨步抢占晋中市场;两市电视信号互传;太原煤气进入……
太原晋中同城化的步伐因山西高校新校区而进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新状态。随之而来、因之而起的山西科技创新城也在晋中立项、落地、开工。作为山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举和转型综改的第一工程,科技创新城面积约510平方公里,包括了榆次片区、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新校区、晋中北部新区、榆次工业园、潇河两岸产业区、潇北生态农业区等。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晋中区域12.3平方公里、太原区域7.7平方公里。目前,总体规划、核心区详细规划及19个专项规划已批复,中科院、清华大学等27家研发机构确定入驻,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核心区基础设施以及一批研发机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具有山西转型“发动机”功能的山西科技创新城落户晋中,对于晋中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未来的发展来说积蓄了科技的资源和优势。2015年8月,晋中正式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创新驱动示范市”,并以此为契机,与中国科协、北京中关村、中科院北京分院等达成了一批合作协议,一些合作项目取得成果。
在晋中市城区北部,规划占地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的晋中市北部新城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依托山西高校新校区和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发展优势,北部新城已经开始吸引高素质和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产业,日益形成山西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全国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逐步成为山西产业转型的新引擎。
大学城、科技创新城以及借力同城化而起的北部新城、新能源汽车城、物流城,群城共起,气势宏伟。在山西中部一个令全省瞩目的“晋中新区”正在如画卷般展开,以此为龙头,一个承接历史、迎时运而崛起的“新晋中”正脱颖而出。
山西,第一个城市群诞生
太原晋中同城化历史性的快速推进,正在形成山西第一个城市群。从全国的经验看,一个城市群的崛起就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形成。
2007年12月14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是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的情况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城市群的崛起带动了整个湖南省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和中部崛起的标杆,被称为“中国经济第五极”。
“广佛同城化”、“合淮同城化”、“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西咸一体化”、“沈抚新城”等等来自全国各地同城化、城市群建设的成功实践,不断影响着、推动着太原晋中同城化前进的步伐。从2011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质性地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到今天,几乎整个“十二五”的同城化之路不再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而是体现在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的紧锣密鼓的实践中。
2012年,太原晋中同城化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4个城市群战略之一,开始在国家层面受到关注。山西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群开始在山西中部崛起。
“十二五”的太原晋中同城化立足全省布局,体现全新高度。即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和“一体规划、同城建设、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形成一个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城市圈。
晋中与省城的差距显而易见,正因为如此,在同城对接的整个过程,晋中市委、市政府表现出充分的积极主动姿态,而晋中市自身建设的力度、速度更是前所未有,成绩斐然。
晋中市城区连续第五年实施市政百亿重点工程,北部新城开发全面铺开,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标志性项目全部封顶;全力推进27个城中村改造,占全部的60%,完成征拆面积53万平方米,总面积超晋中市前十年总和;市城区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3条,新建20座人行过街天桥,新改造港湾式停车站90个,总长20公里的“四路五桥”内环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全线通车,并与太原内环快速路实现快速互通,成为除省会城市外全省首家内环道路快速化改造的城市;晋中太原城际铁路2号线试验段开工,首开地级市建设轨道交通先河,立体交通、环状辐射、互联互通的路网结构形成;全省第二家建成公共自行车项目,首批250个站点、5000辆自行车投放。
同城对接,交通先行。日益便捷的交通网络,更拉近了太原晋中的时空距离,改变着两地人们的就业、置业、消费的观念的同时,更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北京万科生活广场、大连万达晋中广场、伊甸城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北京北辰正方、上海绿地等15个房产和商业综合体项目落户晋中;台湾太平洋汇通大厦、北京首创综合环境循环产业园、山西首家“纯血统”奥特莱斯等标志性项目也成功落地晋中…… 短短几年时间,崛起的晋中以不断壮大自己又主动融入的实际行动携起了太原之手,同城化开始两头发力、全速推进。2015年召开的太原·晋中同城论坛上,太原市政府表示:“目前,太原晋中已建立规划协调机制,以《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规划》为指导,集合两地空间布局,将对涉及两市的城市快速路系统、航空枢纽、铁路站场、输电廊道、防洪等区域性基础设施进行充分整合与对接。”
太原晋中同城化举起了省域城镇体系发展的龙头。
未来10年,晋中市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100平方公里、拥有百万人口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太原都市圈核心区的重要一极。以此为龙头而带动的108廊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崛起于山西腹地,挺起山西中部发展的脊梁,成为太原都市圈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隆起带和增长极。
“1+1>2”的融合互补发展效应
同城化进一步放大了晋中的优势,这种优势同时也为同城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各自优势的叠加,必然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效应。晋中的崛起影响山西。
晋中榆次曾经是中国液压工业的摇篮,也是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长期以来,榆次液压与太原重工、经纬纺机等共同撑起了山西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随着山西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太重榆液“高性能液压产品自主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太钢万邦高碳铬铁项目相继落户晋中,工业领域,对接省城太原已经成为太原晋中同城化的重要实践全面展开。尤其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晋中已经与太原形成了上下游之间的无缝衔接。与此同时,随着10万辆吉利新能源汽车即将下线,随着北达发动机项目开工以及冶金、液压、玛钢、纺机等产业全面提升,借力同城化,晋中工业产业链条开始由资源依赖向高端制造业转身,为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了新鲜血液和强大支撑。
晋中又是闻名天下的晋商的故里。由古城、大院、民俗文化所传递的晋商文化已经成为山西乃至中国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主题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融合太行精神、大寨精神的晋中更加举世瞩目。
“十二五”的晋中,没有哪个产业像文化旅游业那样势头迅猛、成绩斐然。2015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预计占全市GDP超过6%,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晋中新的支柱产业。刚刚获得首届“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晋中,“十三五”将全力打造千亿文化旅游产业,这是山西目前除煤炭之外的第一个千亿产业。同城化机遇下崛起的文化晋中建设,开始从影响山西向引领山西跨越,在文化强省的山西实践中晋中的崛起引人注目。
农业是晋中之长。长期以来,作为省城太原的菜篮子、果盘子和后花园,晋中的蔬菜、蛋、奶产量一直稳居全省第一。“十二五”时,晋中市全力建设全省最大、全国精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华北一流、全国知名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省城居民观光休闲后花园,从吃到玩,为省城绿色生态和休闲娱乐需求“补台”。
在“三晋农业第一县”的晋中太谷县,基于山西农业大学和省果树研究所雄厚的农业科技技术优势而兴起的水果、蔬菜和苗木产业,让太谷农民的人均收入连续多年稳居“山西农民收入第一县”。从2013年开始创新组建的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企业金谷农投在太谷诞生,在全省第一家探水农业投融资机制的创新,目前已经募集社会资金4.2亿元,可为农民提供30亿元的贷款担保。晋中现代农业改革再一次引领山西。
2015年,晋中市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承担太谷、祁县国家农业和农村改革试点试验任务,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全省“山西农谷、园艺之都”示范区的各项工作陆续展开。以此为引领,晋中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农村改革和特色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
日益同城化的太原晋中,将更加依赖绿色生态、蓬勃发展的晋中现代农业。一个城市群的魅力,不仅在于“市”的繁华,更不能缺乏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供养基地,更不能缺乏田园绿色的后花园和栖息地。
基于此,以“现代宜居生态市”为目标的生态晋中建设全速推进。占地6000余亩的百草坡植物园,1800亩的学府湿地公园,分三期总投资亿元、占地700亩的晋商文化主题公园,占地3000多亩的潇河湿地公园,总投资1.2亿元的晋中社火公园……这些大体量的绿色生态工程项目在晋中市城区如画卷般展开。立足太原晋中同城化而实施如此大手笔的生态建设,山西独有晋中。
500多个利用移民搬迁而遭闲置的农村“四荒”资源建起的生态庄园遍布晋中各山区农村和城市近郊,被众多专家学者称之为生态庄园经济。目前,生态庄园经济在山西推广的同时,在国内也引起了普遍关注。与蓬勃发展的乡村游一同成了省城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仓储物流是太原晋中同城化的另一个重要枢纽工程。位于晋中北六堡车站太中银车场北侧的太原枢纽(北六堡)物流中心项目,占地2919.34亩,总投资额22.18亿元。该项目立足大太原都市圈,借助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网络,面向中西部地区,着力打造公铁联运、综合性、现代化物流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服务基地,年总物流处理量达到3000万吨,是造福三晋百姓的又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工程。
同城化,省城太原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发展的制约和瓶颈。晋中作为与太原相邻最近的中心城市,具有相对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和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在承接太原文卫、科教、娱乐、居住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物流、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对于此,晋中的定位是通过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错位,谋求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优势叠加必能产生出“1+1>2”的融合互补的发展效应。随着同城化实质性推进,太原晋中互相借力、彼此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尤其在交通、旅游、物流、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科技教育等领域体现的尤为明显。两地人们消费、置业、就业选择,投资者的投资取向都越来越折射出同城化的核心主导作用。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导向,新的格局,新的内涵,新的未来。
经过了“十二五”实质性的快速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发展开始逐步进入成果显现期。展望未来,在“十三五”的山西发展蓝图上,必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转自晋中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