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徐志摩
虽然,要说中国新诗的开山人物,大概还轮不上徐志摩,但若要论在新诗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也许就非他莫属了。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甚至还可以说是“绝后”,因为新诗开创近百年来,至少目前还无人能超越他。他那首被收入大学语文课本的《再别康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其格调之清新、韵律之整齐、节奏之明快、意境之华美,一度成为都市时尚青年的必诵功课。
在如今许多年轻人的眼里,诗人徐志摩的形象几乎就是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因为一些电视报刊就是如此渲染的,说来说去,总不离他与三位漂亮女性的情感故事。其实,徐志摩是一个浪漫的自由主义者,活力充沛,才力过人,同时他又有孩子般的天真与任性,他的一切行为举止均发自他纯洁的内心,无半点虚伪和造作。为了追求“梦想之神圣境界”,他会甘冒世之不韪而竭力与世俗奋争。之所以此,他说“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渡耳。”此乃诗人之真性情流露也!
徐志摩与陆小曼
徐志摩在他短短的三十六年人生中,于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翻译等文学领域都有不俗的成绩,然而他的诗名实在太大了,几乎掩盖了他的其他所有才艺。起初,当我们在读到他的《爱眉小札》影印本时,注意力还只是集中在他那幽美多情的漂亮文笔,对他一手流畅书法并没有太多的留意。而当我认认真真地读了徐志摩的一些诗稿、对联、扇面、条幅等书法作品后,吃惊之余不禁大叹:要论及书法,徐志摩丝毫不逊五四文人中的侪辈高手。
粗略看起来,徐志摩的书风和他的诗人气质颇为一致,自然洒脱,如行云流水。仔细读来,却感觉他的书法法度严谨,训练有素。徐志摩虽出身海宁富商之家,但据陈从周的《徐志摩年谱》说,他的祖父徐元衡工书法,娴习掌故;其伯父徐蓉初富收藏,尤多海宁文献;父亲徐申如与南通张季直(謇)极友善,从事实业,在浙江一代很有名。在如此家学渊源且条件优厚的家庭中,聪明的徐志摩四岁即开蒙,先后得到秀才孙荫轩、贡生查诗溥、桐城派古文家张树森等乡宿的指导,并受旧诗词和书法的训练。十五岁进入杭州府中读书时,徐志摩的成绩一直名列全茅。当时的同学郁达夫曾回忆说,总见他(志摩)在课堂里交头接耳,平时跳来跳去地和同学打闹。更让郁达夫惊异的是,读书不用功只喜欢读小说的他,每每考起作文来总是分数最高。
这就是天才的徐志摩。早在杭州府中求学时就已经显露出他的非凡才情,说起来他的第一次婚姻也缘于此,并和书法有关。
我们都知道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她的四哥张嘉璈任浙江省都督朱瑞的秘书,一次随都督到杭州府中视察时,发现了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将梁启超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这学生的书法峻秀有力,透露出不同一般的才气,使之大为欣赏。经打听原来这位年轻的士子就是硖石商会会长徐申如的独生子。四哥爱才心切,当晚就寄了封信给徐申如,提议徐志摩与他的妹妹成亲……于是,就促成了徐志摩的一次失败姻缘。
徐志摩的书法在私塾时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训练,他少时书学颜真卿,行书习《祭侄稿》、二王等,所以我们看他的行书诗稿、尺牍,都是写得非常的洒脱灵动,神采飞扬。后经妻兄张嘉璈介绍,拜梁启超为师。受先生的影响,他的书法又从晋唐溯流而上,转而汲取了北魏《张猛龙碑》以及《张黑女碑》的挺劲以强骨力。在《徐志摩年谱》一书前有一页徐志摩的楷书,写得就很有“张黑女”的风采。该书法录了他的一段诗句:我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分;我只要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
有文章说,徐志摩后期还是民国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郑孝胥的弟子,这我在徐志摩的大字书法中,如“眉轩”、“爱眉小札”等,确实看到有明显的郑氏书风,但究竟是得之真传还是私淑弟子,笔者陋闻寡识,不敢妄作断论。
命运总是要开人生的玩笑。徐志摩明明不要成仙,只想留在地面,然而偏偏他却因飞机触山在空中化鹤而去。他的遽然离去,虽然为世人为亲朋好友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对他自己,却走得非常的潇洒。据说他最后一次和刘半农喝酒话别时还开玩笑地说:我若飞死,请为我写副挽联。不料竟一语成谶!后刘半农守诺写了一副挽联:一夕清谈成永诀,万山云雾葬诗魂。
不过,给我印象更深的则是蔡元培先生挽志摩的一联,曰: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我以为,蔡先生此联或许更能透出徐志摩的品性以及他走时的那一份从容。徐志摩轰轰烈烈的短暂人生,是诗一般的人生。或许他并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在乎的,就是他自己诗句中所说的:“你知道也好,最好你忘记,在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