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芸 刘晓明 ]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13 20:52:08]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需求量持续疲软。虽说,近期国内煤炭价格有所回升,但保持经济低位企稳回升态势仍任务艰巨。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促进山西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思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内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哪里的民营经济发达,哪里的经济发展就有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达到30474个、27557个、26365个,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甚至90%;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私营工业企业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单位数比值则分别约为1:32、1:38、1:22。这些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营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
国内发达省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态势告诉我们,作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欠发达省份的山西,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经济对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培育市场经济发展土壤上下大功夫,在创优发展环境上下大力气。具体来说,就是要找准做大做强山西民营经济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以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等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加快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长足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探索建立民营经济领域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全面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坚决取消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全面整合现有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基金,确保资金支持效果;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平等参与;出台并落实扶持小微企业有关税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清理和减少涉企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有针对性地推进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公平发展的市场环境。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领域,取消股比、经营范围等限制,切实降低准入门槛,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推出一批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用地指标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加快推进“三证合一”改革,提高商事登记便利化程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市场产权制度,依法保护非公有制财产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依法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加快培育有利于民营经济产融结合、互为支撑的金融环境。重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畅通社会投融资渠道。在直接融资方面,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大幅提高财政奖励额度;积极利用P2P、股权众筹等新型互联网金融工具,畅通社会资本支持民营经济的金融通道,依托类似于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的企业,建立区域股权众筹平台,面向社会进行企业股权直接融资;积极引进和培育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并利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间接融资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进行质押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推动银行依法合规落实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
加快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的创新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承担各级重大科技项目,组建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协同创新,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资建设关键技术、核心产品的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服务和保护,集聚创新资源,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的内在潜力;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联盟。
总之,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都在于激发市场经济内在活力,而民营经济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极。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彻底摒弃固有思维和人为短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创优发展环境,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才能逐步实现山西经济的振兴崛起。 (转自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