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宝银:老子函谷关著《道德经》的启示

史宝银:老子函谷关著《道德经》的启示

作者:[史宝银]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30 23:14:38]

豫西灵宝市境内遗存着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此处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公元前491年,骑“青牛”而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李耳)在此撰写了万经之王——《道德经》,更使此地闻名于世。

资料显示,春秋末期,老子所处的西周社会,诸侯各国穷兵黩武,战乱频仍。厌倦了战乱和喧嚣的老子决定前往当时经过商鞅变法,国内安定,百姓乐居,且不断强大的秦国考察学习。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热情挽留,并请其为自己著书,老子感动之余,撰写了《道德经》。

函谷关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有史料记载的版本达1800多种。《道德经》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深远,而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到国外,18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目前,研究老子思想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英、法、美、日等4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道德经》的版本已达600余种。

老子像

笔者了解到,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人士纷纷来到函谷关祭拜先贤,缅怀祖德。在河南工作期间,我也曾多次到函谷关观古之遗迹,仰先贤之高风。这之间,我细阅相关资料,亦从老子著述《道德经》一事中获得了诸多启示。

资料显示,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老子到周都后,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这为老子后来成功撰写《道德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传,老子在函谷关撰写《道德经》之时,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在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风土人情等之后,不断揣摩和总结,把自己几十年来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规律用文字记载下来,最后撰写成《道德经》。

笔者以为,当今的我们,在求学、立业、做人、做事等方面也要向老子一样,应怀有赤子之心、立志高远、为国为民、刻苦学习、博览群书、深入社会、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方能有所作为。

关于作者:史宝银,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

史宝银:老子函谷关著《道德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