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赏幽默,读懂启功艺术人生

看电影,赏幽默,读懂启功艺术人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11 23:27:27]


2015年9月10日,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的电影《启功》上映。这是一部根据启功先生生平改编的电影,讲述了著名书法艺术家启功先生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后的传奇故事。本篇是中国电影关于艺术家传记题材影片的尝试,对于艺术如何表达,艺术人物的风貌如何体现,片中都有尝试。故影片又被称之为“书法界大片”。该片由丁荫楠、丁震执导,马恩然、王馥荔、孔祥玉、张绍刚、张炜迅、刘琳、谢昀杉等主演 。
 
文革期间,一生兢兢业业以教育为毕生事业的书画家启功(马恩然饰)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显赫的帝胄家世,即使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依旧避免不了浩浩荡荡的思想改造运动,由于擅长书法,红卫兵队长刘雨辰(张炜迅饰)安排启功负责摘抄大字报。一切教学研究、书法创作活动的中止,带给启功生活上的窘迫令他一度开始怀疑自己的创作,甚至想烧掉自己毕生研究的心血,身患重病不离不弃的妻子(王馥荔饰)鼓励启功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红卫兵的搜查让启功销毁不少珍贵的文物字画,尘封的往事随着字画浮现眼前。
 
启功少年时代接受祖父的艺术熏陶,痴迷于作画,后拜书画大师溥心畲(程前饰)为师潜心学习,颇有成就,宗亲纷纷来求画却因字丑不许他落款,启功从此发奋练习书法。中年时期的启功(张绍刚饰)被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孔祥玉饰)提携,介绍进入辅仁中学教国文,因学历不够被辞退,走投无路之际,陈垣校长又伸出援手,破格让他到辅仁大学当助教,陈垣校长悉心指导栽培启功,师生情谊真挚感人,启功更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做自己一生所求。
 
章宝琛(王馥荔饰)尽管目不识丁,但却一直是启功先生研究学问醉心书法的坚定支持者,在艰难的岁月中,两人穷困潦倒,几乎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饶是如此,章宝琛依然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支持启功先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家里没粮食了,宝琛就拿着面袋子去跟人家借点粮食,粮食没借到,还把手上的钱弄丢了,她为此深感懊悔,觉得对不住丈夫。
 
改革开放后,启功先生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大师,他笔耕不辍,继续为教育事业奋斗。为了恩泽下一代年轻人,他将自己书画作品义卖所得的资金成立了励耘奖学金,启功先生高尚的品格,伟大的情怀堪称圣贤。
 
2009年,赵仁珪、章景怀《启功隽语》问世,书中收录了启功先生在日常生活、学术交流、友朋往来之中的雅谈语录,内容广博,风趣滑稽而又蕴涵深刻的哲理。此后,书中的段子便不断被引用,在网络广为传播,其影响之深远,绝非当今段子手可比——
 
▌挂上与扮上
 
启先生曾云:书画家的水平究竟如何,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把他的作品“挂上”。这就好像检验一个京剧演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扮上”,他究竟够不够“角儿”,一扮上就看出来了;是不是书法家,一挂上也就看出来了。
 
▌看完请回
 
一位画商到启功先生家叩门拜访,想得到老人一件墨宝。但此商人誉甚不佳,启老久有耳闻,便走近廊前,打开灯后,隔着门问商人:“你来做什么?”商人说:“来看您。”启老贴近门窗,将身体不同方向一一展示给对方看,然后说:“看完了,请回吧!”画商有些尴尬,嗫嚅着说:“我给您带来一些礼物。”老人幽默地说:“你到公园看熊猫还用带礼品吗?”
 
▌棺材
 
有一次,一个地产商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非让启先生给自己的楼盘题词,启先生脸一沉,道:“你准备好了笔,我就一定得写吗?那你准备好棺材,我还往里跳啊?”一句话,在场的人都乐了。
 
▌一心一意
 
启老一位学生说,启先生提到的最后一个人,是弘一大师李叔同。
 
记得启功先生是这样说的:“这位老先生是教书的人,后来他不教书了,成了弘一大师,了不得的苦行僧。不管我们怎么讲,这位老先生最后也没有什么遗嘱,只告诉大家好好儿的,心里面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完了。他就一心一意,不管别人。一个人,不管怎么样,有活得长一点儿,有活得短一点儿,寿命有长短,这无所谓。”
 
▌谢绝建馆
 
一次,李苦禅老先生的儿子对启先生说,他曾在济南街头碰到一位友人,这位友人拿出一幅李老的画,问他是真是伪。李苦禅的儿子说:“那是父亲李苦禅纪念馆建立时,我家捐给纪念馆的呀,怎么在外面给卖了呢?”
 
于是,先生对学生说:“时下流行给活着的人就建纪念馆、艺术馆,我可不要。给我设个厕所大小的屋子,倒让我捐出多少多少作品,明儿我还没死,这些作品全在外面卖了!”
 
▌生祠
 
时下流行为名人建各种纪念馆、艺术馆,甚至有人自己筹建。启先生大不以为然,讽其为建“生祠”,并云建“生祠”者能有好下场吗——盖魏忠贤等人才这样做。
 
由于先生威望高,在很多场合都被安排在上座,先生又常自叹曰:“朝朝居首座,渐渐入祠堂。”表情十分沮丧。
 
▌要被后人骂
 
2004年初,有人提议要搞兰亭书法节,并发起要写“续兰亭序”。很多人认为只有启先生能担当此任,便来找启先生。
 
先生听说后谦逊地说道:“对于《兰亭序》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研究、讨论;但对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只有抱着仰慕、学习的态度。现在让我写个新兰亭序,这脸皮是不是太厚了,那是要被后人骂的呀!”
 
▌西泠小掌故
 
西泠印社在赵朴老逝世后,公推启先生担任社长,时先生已辞去中国书协主席之职。某年印社举行例会,启先生与中国书协某位继任掌门领导共同与会。会上启先生发言,自然屡屡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书协领导却在一旁好心地为启先生纠错,小声说道:“是‘西冷’呀。”先生应声道:“你冷,我不冷。”
 
▌妙解执笔法
 
启先生讲课时,曾有人递条请教执笔法与书法优劣之关系。
 
先生说:“以执笔法论断书法孰优孰劣,最难服人。譬如上街买包子,你只看包子质量,管那厨子是站着还是坐着捏,是五指捏还是四指捏的呢?那厨子出来说‘有时站着,有时坐着,我是用左手三个指头捏的褶’,你还买不买?左手三个指头捏褶的包子立马就不香了?咱们得先搞清楚是吃包子,还是吃手艺?四指还是五指握管,都各自有些道理,但最终看的是作品水平。
 
“科学发展了,不定哪天研究出苏、黄、董、米如何执笔的,如果碰巧不符合你主张的那个执笔法,怎么办?总不能把他们从书法史上开除了吧?”
 
此话通俗易懂,道理讲得实实在在。古人虽有“书之妙在于执管”之说,但绝对没有像后人说得那么玄乎。
 
▌书法与纸笔
 
有人问“不择纸笔”与“是否定要用上等纸笔才能出好作品”的问题。
 
启先生说:“上等纸笔可能会有一些帮助,但不绝对。历史上不少国宝级书画都不是用当时青镂麝璧玉楮龙盘(笔墨纸砚)写成的。在纸笔上下功夫,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内外功,一是储学一是磨砺。没听说吊嗓子一定要到天坛吧?那戏班里练压腿,也没听说要用金砖吧?……功夫到了,要正式粉墨登场了,置办点行头,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登台砸了戏牌子,跟观众说‘在下唱得不好,行头是梅兰芳用过的’,管用吗?”
 
▌鸟乎
 
亲朋好友见到启先生总是关切地问:“您最近身体如何?”先生常回答:“鸟乎了。”不明就里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追问:“何谓鸟乎?”先生则笑眯眯地答道:“就是差一点就乌乎了!”
 
▌都可爱
 
学生刘石的儿子上幼儿园第一天,手腕上就被一个小朋友咬了半圈大牙印。聊天时刘石说到此事,还一副心疼的样子。启先生笑吟吟地说:“被咬的咬人的我想着都可爱!”
 
▌博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启先生创建北师大文献学博士点,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寒暄之际,好事者多称其为“博导”。
 
先生总云:“我不是那个‘博导’,而是那个‘驳倒’,一驳就倒,不驳也倒。”闻者在笑声中不由地联想到1957年那段被打倒的风波。或云:“我连中学都没毕业,哪知道什么博士、博导,我只知道‘果导’。”——“果导”者,治疗便秘之药也。
 
▌出与进
 
一次某位客人来到启先生家做客,进家落座后,先生照例礼让茶水。客人为免先生劳顿,便客气道:“您别麻烦了,我出门从来不喝水。”先生应声道:“你这不是‘进门’了吗?”
 
▌部长开飞机
 
中国书协换届,启功先生推荐某先生出任。有人不解,问他:“某先生会写字吗?”启先生反问:“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部长会开飞机吗?”
 
▌您姓阎吗
 
有人来访,见到启先生就说:“您老精神真好,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先生立即反问道:“您姓阎吗?”问得来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先生又徐徐道来:“阎王爷才知道我能活多大,您怎么也知道?”说得来人与在座的都笑了起来。
 
▌倾倒之印
 
一次,启先生为别人题字后,照例落款、用章,不料钤印时颠倒了,旁观者无不惋惜,也不便请先生重写一幅,只好劝慰:“没关系,没关系。”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笔在钤印旁补上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于是举座重欢。
 
▌挥泪斩马谡
 
有一位先生,当年批判“右派”时批启先生很积极,后来见到启先生,觉得很不好意思。启先生反而安慰他说:“那个时候好比在演戏,让你唱诸葛亮,让我唱马谡,戏唱完了就过去了。”
 
▌如何学字
 
学生问启功先生怎么学写字的,他说:“上街时常看到路旁商店的店牌有写得好的,或其中的某个字写得好看,就停下脚步,看看那个字是怎样写的,为什么好看。哦,原来这一笔是这样写的,这几笔是这样安排的,就记下了,以后再写就会了。”
 
学生问:“您这说的是什么时候?”他说:“现在也是啊。”说得那样坦然,不觉什么“丢份”,也不是故作谦虚,一点矫情的成分都没有。
 
▌认真临帖
 
启先生讲书法虽反对迷信古人,但又非常强调一丝不苟地去临帖。常有书法青年拿作品来请教先生,希望得到些具体指点,先生则每曰:“那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临帖。书家临帖就如京剧演员吊嗓子,是基本功,每临一遍,就自然会有提高。”
 
▌饭店与公厕
 
启先生书法名声鹊起、风靡全国后,到处都是他的题字,机关、学校、商店、风景名胜,随处可见。有些很小的单位也找先生题名,以壮声威,假冒的题字也随之而来。然先生尝言:“我最爱题的还是饭店、饭馆,总可以借机吃它一、两顿。”又自叹道:“就差公厕没找我题字了。”
 
▌发酵
 
早上八点半一位友人去启先生处,见先生坐在单人沙发上,正在吃早点。脚上没有穿袜子,脚腕显然有些肿,见友人进来,慢慢举起手招呼。友人问先生的脚,先生说:“我会发酵啦。”
 
▌痔疮与口疮
 
某饭局,有人闲谈起治病的窍门,云:“有些外科肢体上的小病宜于将身体倒置,如腰疼者可以多倒行,又如长痔疮者可以每天倒立若干时间,则肛门附近的瘀血便可散开。”听至此处,启先生不紧不慢地笑云:“痔疮倒是散开了,该长口疮了。”一座为之喷饭。
 
▌不花钱也行
 
启先生与一个朋友到无锡游览,朋友用高价买了条丝绸内裤穿,并对启先生说:“虽然很贵,但穿着真舒服,真轻便,穿上就跟没穿一样。”先生应声说:“我不花钱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反动标语
 
启先生书名大振后,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伪劣之作,甚至成堆成堆地出现在潘家园、琉璃厂的地摊上。好事者也曾拉先生前往一观。
 
一次,先生还颇认真地翻检起来,随行的人劝说道:“别看了,没一张是真的。”先生不疾不徐地回答道:“我是看这里有没有反动标语,要有,那真的送我忤逆了!”
 
▌巧对三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领导附庸风雅,出行或参加一些活动喜带诗人、书画家作陪。或问先生曰:“此有说乎?”答曰:“有,此谓之‘三陪诗书画’。”问:“若以此五字做上联,请拟下联。”先生迅捷对之云:“一扫毒赌黄。”对仗工稳,问者惊讶之余,问:“作何解?”先生乃正襟曰:“此事久之亦可成瘾,一样危害个人及社会,我辈能不戒之!”    (转自收藏杂志)
看电影,赏幽默,读懂启功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