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未必改变命运
我不觉得读书能够对命运产生什么样的改变,或者说它有一个必然的关系。我读书是因为我愉悦,就跟我要喝水一样,你说不喝水会改变命运吗?不喝水会死。但是你说它会…你喝什么样的水就会改变你的命运,喝矿泉水你就当官,喝纯净水你就作生意。好像没有这个必然的联系,但是水是我们身体的需要,你会渴望这个东西。
书也是这样,我会渴望这个内容。我必须要读书,我不管它会不会改变我的命运,我不知道我读完书以后会怎么样,我也不去想会怎么样,我只是想我需要,我闲着我就要读书,我太忙了,我要休息,我读书就是休息。我旅游,我到了一个我陌生的地方,我要感悟这个地方,我也需要带本书,就是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我命运的一部分。
应该是从五岁开始,我开始读小说,是读《镜花缘》。《镜花缘》是中国传统文学当中很有名的一部书。就是讲…它是一部神怪小说,是讲几个中国人去海外游历的一个过程。在他游历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君子国呀,什么直肠国呀,大耳国呀,就是一种想象,完全我们身边没有的人和物,在他的书里面都有,比方他到君子国讲价格,不像我们这儿,就是这西红柿卖多少钱?我卖两毛。哎呀,你这么好的西红柿才卖两毛,我用三毛买行不行?那不行。你这样讲的话,我只卖一毛八了。是这样的一部书,叫《镜花缘》。“镜中之花”,就是给人的意思(是说)它是编撰的一个东西。这就是我第一部书。
我从来没有缺过书,我想买的书,我一定能买(到)。从小我们家就有很多书,我想看就随便拿。当别人没有书读的时候,我有。当父母不让读闲书的时候,我也读。我们家从来就没有像别的家庭一样,你要考高中了,不许读课外的书。你要考大学了,不许买。我永远没有一本书是我很遗憾说,“哎呀,那是一本好书,我错过了。”
我不会去读什么一个电灯泡怎么发光,或者是一个半导体怎么就能够出声,或者是去读什么化学方面的那些东西,我的课外读物全是文学。其实,每一个人工作都跟他的读书经历有关系,哪怕你不从事你学的那个学科,他一定是跟他曾经所获猎的知识是有关系的。我们读了很多书,到底什么样的书和工作有关系,这个很难去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说,每个人的工作跟他读过的书有关系。
主持人,可以不读书
“我不觉得说我因为读过很多书,所以能够做主持人。我只能够说,我做主持人这个行业,很感激我曾经的阅读,这对我个人而言。但并不是说,你没有读过很多书,你就没法做主持人。现在不读书的主持人太多了,而且也有很多人喜欢,他也做得很好。这就说明读书并不是必要的。我做《东方夜谈》,今天采访一个人,我怎么做准备呀?我要去了解一下这个人的经历,最近在拍什么戏,曾经唱过什么歌,这叫资料。但我今天要采访冯小刚,我要去读书吗?我去读一本《中国喜剧研究》?因为他是搞喜剧的,我去读一本《围城》?毫无益处啊。做节目前读书,一点用都没有。有些人不读书一样可以把节目做好,这叫做生活积累。有时候跟文盲聊天,他懂得比你还多,他讲出的那些道理,比你还要丰富。这跟读书一点关系都没有。”
副标题
幽默,跟读书没关系
许多人说我主持节目很幽默。什么是幽默?幽默就是你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情,通过你的知识储备,让它们产生了一些冲撞、摩擦,或者说是联系,这就产生了幽默。想要让别人从你的语言当中听到幽默感,你一定要有很丰富的认知内容,不然你没有办法去幽默。看一本书,能够让我获得某些知识。启发绝不是一本书可以给的。一本《论语》也不可能说让你突然间就怎么样,启发是在于“悟”,顿悟是积累。
人生就跟流水一样,你能够看到一条河,你不能说哪一段是最好的,因为水本身是没有办法去区分段落的。它搁在碗里就是碗的样子,搁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样子。所学的东西和所读的书就像潺潺流水一样,没有办法去区隔。
感悟世界的能力和方式完全在于你自己。任何书都没有办法给你这样的顿悟,感悟是你自己的事。书是素材,你要从这些素材里面去抽取,形成你的东西。生活也是素材,花花草草全部是素材。今天,从你身边跑过的一条狗,你父亲的一句话,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形成你这种思维方式的一种元素。
我不认为一本书能够给我启发,所有的启发都在于顿悟。也许我看到一个书的封面,我就顿悟了;也许我读了一辈子的书,我一点启发都没有。
我不觉得中学生一定要读什么书
我从事电视行业,从来没有读过什么《电视编辑技巧》;我做演员,也从来没有读过《一个演员的素质》,就是周星驰度过的那本。我也不觉得中学生一定要读什么书,读书完全是个人的事。
读书不要有那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读书应该是自由的。比如说我要写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那我这个读书是很有压力的,我一定要把鲁迅的小说读完,然后我要读他那个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我还要读他的这篇文章里面所涉猎到的一些典故、一些内容、一些什么内容,我都要去查证。这个读书它一定是有压力的。但是这就不叫读书了,这叫治学。我要去研究一个事,我要发表论文,我要研究一种新药,我也要去做。这叫治学,做研究。
比如,今天正在读一本梁羽生的小说,叫《云海玉弓缘》。我要把它改成电视剧,所以我要读。因为那是功能性的,因为我要去改编它,我当然读法不一样。做改编是技术。你读二十遍,你没有这个技术你也做不了。我有这个技术,我读一遍就可以,所以它没有什么程度的问题,它只是一个工作。然后其实剧本就是你另外在创作,是二度创作,所以跟读多少遍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我必须要搞清楚它里面的一些人物的关系,它哪些人物是还可以修正的再完善一点、更符合现代人的一些观点,哪些是不能动的,哪些是你想改变就不能改,他必须在那儿,这个电视才好看。
一个是工作,一个是阅读,这完全是两回事,很多人把它混为一谈,但是读书真的不是工作。读书也许会对你的工作带来一些益处,这个益处就叫做潜移默化。
好书太多,我没办法说喜欢哪一本
我特别喜欢的书太多了,你从古到今数下来,从一开始我们要读《春秋》,读《史记》,对不对?《春秋》就很多种了,然后《论语》、《庄子》、《荀子》、《列子》、唐宋八大家,太多了。我没有办法说我喜欢哪一本,好书太多,真的没有办法去做一个取舍。任何一个时期的书你拿过来往这儿一搁,它都有读不完的内容。你只很时间少而已。
我们青年时期的计划都是教委给我们计划好的。初一就读初一的书,初二就读初二的书,你有本事你就跳个级,你跳了,那就读初三的书。你不愿意这么读,但是不可以,它到目前为止还是这样,丝毫没有改变。它是对是错,是有益还是有害,很多人在论证,但现在没有答案。
我的读书习惯就是随时可以阅读。读书是我的事,我跟别人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