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博乐路70号原先坐落着有70多年历史的飞联纺织厂,如今,一座风格极为现代的大楼已取代它并成为新的地标建筑。新建筑的主体颜色灵感来自书法术语“计白当黑”,黑白元素的搭配展现出虚实对比之美,又与书法、篆刻艺术形成呼应。这里,就是韩天衡美术馆的所在地。
2013年10月24日,韩天衡美术馆正式开馆。馆内藏有韩天衡20岁至今的书画印作品以及他珍藏的历代大师创作的艺术品,共计1136件。它还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大规模使用云数字平台管理的藏馆,每件藏品都带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多年以来的艺术品收藏经历及70年学艺经历,让韩天衡在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领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收藏只因爱好
《投资圈》:您最初是出于什么目的收藏艺术品?
韩天衡:刚解放时我不到十岁,那时候整个文化的思路格局都变了,属于“四旧”的东西已经很难公开见到。艺术方面的东西,除了半个月至一个月到老师那里请教一下,更多要靠自己在家里琢磨。当时,如果没有一些书画名家的作品来借鉴学习的话,自己就没法进步。所以那时候我们买艺术品,更多是把它们作为老师请进家门。特别是当有些买来的字画特别好时,就会一直临摹学习。晚上看累了就放在床头边睡觉,早上醒了再拿来看。
所以,我最初买那些字画时不是为了收藏,跟现在很多人是为了赚钱才搞收藏是不一样的。
《投资圈》:当时书画印作品是什么价位?
韩天衡:我当兵前的月薪是60块钱,而当时吴昌硕的画才十几块钱一幅。放到现在,如果你1/10的月薪可以买一幅吴昌硕的对联,你会不买吗?当时我们朋友间私底下交流,一幅张大千的画可以卖500块。
但解放初期还没有“收藏”这个词,人们也没有收藏的观念,文物商店都无人问津。改革开放后人们富起来了,才出现了收藏的概念。中国艺术品的价格真正大涨起来是在出现拍卖行以后。
《投资圈》:您的作品当时大概在什么价位?
韩天衡:上世纪80年代东西还不贵,当时上海友谊商店有我们一些画家的展览,像我的一张四尺三开,也就是46厘米×69厘米大小的画,可以卖到3000元外汇券。这样一幅画给我900块钱稿费,具体友谊商店从中赚多少我不知道,但那时候外汇券挺值钱的,买电视机等都需要外汇券。
《投资圈》: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些您的收藏故事?
韩天衡:上世纪60年代中期“破四旧”,许多人都把家里一些老旧的东西,包括字画什么的拿出来烧掉。当时我还在当兵,但已经从温州调回了上海水兵本部。有一次我出门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准备烧掉一幅明代董其昌临的王羲之《兰亭序》,那是非常珍贵的啊,我特别喜欢。我就和老人讲:不要烧了,50块钱卖给我吧。他看我穿着海军军装,不像骗子,就答应了。但我手头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卖掉了家里一些不太重要的藏品。后来这幅作品价值自是不用说了,但我也一直没卖,现在放在韩天衡美术馆的二楼展出。
清代有个非常有名的篆刻家叫黄士陵,他有两方晚年刻的印被安徽一个做生意的人收到了。但这个人两年都没卖出去这两方印,因为印上刻了年代,许多人查资料说这个年份黄士陵已经去世了,怎么还可能刻印呢?那是上世纪90年代,我正好去安徽,人家就找我去看。我看后就问多少钱啊?这个生意人说1500块,还特意提醒我“人家都说是假的啊。”我不管,就买下了。因为以前我看过一些书,知道黄士陵去世年代的根据并不充分,后来我还找到黄士陵三代、四代的家属问其去世的具体年份,他们说大家知道的去世年份其实是估计的。所以,搞收藏一定要自己钻研,尽信书不如无书。
《投资圈》:有报道说您以印会友,因此收藏了许多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其中有怎样的故事?
韩天衡:我给陆俨少先生刻过300多方印章,给谢稚柳、应野平、程十发、徐子鹤先生都刻过100多方,给刘海粟、李可染先生各刻过20多方,给黄胄、唐云、吴作人、宋文治也刻过一些。他们觉得我这个人很懂艺术,所以赠给我的书画都很精。我没有辜负他们,即便在现在的商品社会,外面到处在拿那些东西去拍卖赚钱,我也没有卖掉过一件。我所有的东西都在,因为我认为这是我与他们友谊的象征,是感情的依托,是不能卖掉的。我可以捐掉,但不会卖掉,我只卖自己的土产——篆刻和字画。
收藏要练内功
《投资圈》:您学艺70年来,买到或见到艺术品无数。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做好艺术品收藏?
韩天衡:搞艺术品收藏必须具备五种能力:第一是必须有眼力,没有眼力不足以验真,真假都搞不清楚,还买什么收藏品呢?
第二是必须要有财力,没有适当的财力不可能买到“精”的东西。上海城隍庙星期六、星期天的地摊上,汉代的罐子几百块一个,两千年了,也就几百块一个,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但如果东西不精就不具有太多的收藏价值。同样的罐子,如果上面有花纹,有文字,甚至有年号或用篆书等特别的字体来表现,也许就是稀世珍品,可能价值几十万、上百万。
第三是必须有魄力。也许当时价格非常贵,但该收藏时一定要舍得出手,收藏艺术品是特别考验胆魄的。
第四是必须有毅力。看到一样好东西,若藏家不肯给你,你这个月磨、下个月磨,今年磨、明年磨,十年八年磨下来,磨到最后肯定会感动藏家。大家都知道张伯驹舍命收藏《平复帖》的故事。当时他一直关注着《平复帖》的动向,为了从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当时的名画家溥心畬手里买到《平复帖》,一直帮助溥心畬,不管是喜事、丧事,他就送银子过去,别的也不多谈。后来日本人也看上了《平复帖》,溥心畬不想让它落到日本人手里,终于开价四万两银子把它卖给了张伯驹。这个故事讲的正是毅力。
第五是必须有预判力。要会从历史经验、从第六感觉来预判什么东西将来可能会是一个热点,什么东西将来会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搞艺术品收藏的人,如果具备了这五种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收藏家。
《投资圈》:您的一些朋友,在收藏艺术品时有没有让您帮着把把关?
韩天衡:这其实正与我上面讲到的魄力有关。2001年,有个朋友叫我去北京嘉德拍卖行帮忙看几件东西。我看后和他说,其中有一件属于国宝级,应该可以拍。拍卖时,这位朋友叫到200万时,有人又叫了220万,他就没有再坚持。我知道后和他说:这比较可惜啊。第二年,这件东西又拿到翰海去拍了,一下子拍了450万。这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韩老师,我真后悔啊!”2005年,这件东西又在北京拿出来拍了,最后拍了2860万。这个朋友更加懊悔了,这是我亲自碰到的事情。所以,有时候一件好的艺术品摆在面前,就要看收藏者有没有将其收入囊中的魄力了,这很重要。
《投资圈》:您能否再就预判力举个例子?
韩天衡:搞收藏,预判力非常重要,“领先一步”很重要,可以一本万利。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经常陪领导到文物商店的内柜去买东西。内柜都是不能出口的东西,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神话。比如,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的画,有的只卖10块钱一幅,吴昌硕的对联4~6块钱一幅。想想看,当时要是把月工资的1/5、1/10拿出来买些这类东西,现在简直不得了。但当时大家没有“收藏”这个概念,而且买这些东西会被认为是有小资产阶级思想。
再讲个近点儿的事。上世纪80年代,广西贺州发现一种玉石叫“荔枝冻”,和荔枝肉差不多的颜色。1986年、1987年刚开采荔枝冻的当口,一块3公分见方、12公分见长的荔枝冻卖500块;20年之后的2005年大概卖5万~8万块,2011~2012年在100万~200万块之间。试想,领先一步买了这些石头的人,他的财富就不仅仅是三倍、五倍地增长了。
《投资圈》:您认为什么样的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
韩天衡:主要有三点:第一,有没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是一件艺术品否有收藏价值的第一要素,要把其字、画、印章的风格与古人、当代人、海外人作对比,看看其是否真的独特;第二,若此人的作品非常具有个人风格,还要看其作品是否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与收藏者本人的文化内涵也有关系。字画印是小艺术,要使这些小艺术不小,文化、修养和学问是支撑,技巧的背后要有丰富的文化支撑点,正所谓大文化主宰小文化,即要有“诗心文胆”。若达到如上两点,还需要有一点,即看此人作品是否少而精。艺术品总地来说要供小于求,若供大于求,作品价格肯定一落千丈。满足这三条的作品,即使贵也值得收藏。
《投资圈》:您如何看待现在的收藏热?
韩天衡:现在很多朋友都要在家里的老箱子和角落里翻翻找找,看是不是家里藏有一些古董。收藏热是个好事情,对提高艺术修养,对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都很好。但大家都去搞收藏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我有时和朋友开玩笑说,四五十年前,我可以在一大堆碎玻璃里挑出一些钻石,但现在我可以在人家标榜的一大堆钻石里面挑出一些碎玻璃,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收藏是一种文化的修为,也是很高深的一门学问,需要时间积累。
韩天衡艺术大事记
1956年,师从郑竹友先生学习书画篆刻。
1961年,师从方介堪先生攻研书法篆刻。
1963年,师从谢稚柳、陆维钊、方去疾等先生。
1979年,撰稿并担任艺术指导的电影《书法艺术》开拍。
1980年,撰写的《中国篆刻艺术》艺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为上海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篆刻艺术》撰稿并担任艺术指导。
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1985年,编撰的《历代印学论文选》(上下册)由西泠印社出版。
1986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录》;被美国传记协会列入《世界五百精英名人录》。
1987年,《中国印学年表》《秦汉鸟虫篆印选》分别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
1990年,作品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
1993年,当选西泠印社副社长。
1998年,被授予上海市最高文化艺术奖项——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白玉兰奖)。
2001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受命为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篆刻姓名印章作为国礼。
2003年,历时15年主编的《中国篆刻大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2006年,出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
2009年,在“书谱社35周年关于当代书坛的署名问卷”调查中,被公推为“最受尊敬的篆刻家”及“三十五年来最杰出的篆刻家”,此调查系海内外571家专业机构署名参与。
2010年,被专业媒体评为“2009年度中国书法十大人物”之一。
2013年,篆刻的瑞兽纽“知足常乐”田黄方章在北京保利举办的拍卖会上以402.5万元人民币成交;韩天衡美术馆在上海嘉定开馆。
2014年,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成立,出任基金会理事长;《韩天衡篆刻近作》《韩天衡豆庐印选》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聘为特聘教授;位列“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获奖者榜首。
2015年,荣获2014年度上海文艺家荣誉奖;“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系列活动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转自《投资圈》杂志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