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寻艺术梦想的路上

在追寻艺术梦想的路上

作者:[王文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3 15:35:41]

在追寻艺术梦想的路上
——清华大学美术院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陈一耕书画印高研班”毕业典礼在北京宋庄一耕美术馆隆重举办



























    (秦晋中原网  王文辉  报道)2015年9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院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陈一耕书画印高研班”毕业展在北京宋庄一耕书画院开展,2014年7月,“清华大学美术院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陈一耕书画印高研班”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礼堂正式开学,至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学员,在陈一耕导师及教学团队的特色教学引导下,呈现出了全新的艺术理论和全新的艺术风貌,此次展览便是全体学员及教学团队的一次全面大展示。
    面对来自社会各界、水平各异的学员,陈一耕导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核心是“临摹、写生、创作”。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是滥觞于魏晋、成长于隋唐五代、成熟于宋元、发展于元明以及至今。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根据学员的自身特点及审美趋向,从各个时期的近百件经典名作中,选择适合学员自身特点的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临摹,开学一个月后,就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师生临摹作品观摩展。
    “临摹、写生、创作”既然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那就会体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不间断的临摹,也不间断的写生,每次写生结束语根据写生进行创作。
    陈一耕老师特别强调的是根据写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不同于前人的新的“图式”,特别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要做到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美术史上凡有杰出成就者,莫不如此。不重复意在创新,就艺术而言,创新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而重复则意味着生命的停滞,一日在创新就意味着一日之生命仍在,一日重复则意味着一日之生命的寂灭。艺术创作是很残酷的,艺无止境,艺术亦如登山,而艺术家永远处于攀登之中。陈老师时时提醒同学们:“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客服困难,困难必解。”创新就是大智慧的具体表现。第一次到北京平谷天云山写生结束,就成功的举办了“林泉释杯”师生写生作品展,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教学计划,今年春天的写生地点选择了被誉为“千年钱王福地,百里江南水乡”的钱库镇。上镇位于浙江东南部,濒临东海湾,隶属温州苍南鳌江水系以南的水网平原,是浙闽有名的商贸重镇,河网密集,交通便利。优美的环境,怡人的风貌给同学们带来的无限的创作灵感。
    陈一耕导师在写生中反复为同学们讲解“师古人”与“师造化”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从临摹入手,向古人学习,即“师古人”。临摹作品的选择至关重要。选古人精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有一定的基础后进而到真山真水中去写生,向自然学习,即“师造化”也。二者不可偏废。“造化”是自然,是天地,是宇宙。“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此乃山水画的最最重要的途径。凡有成就的山水画家都非常重视“师造化”。在真山水中研究,体会大自然的变化,酝酿创作构思,吸取创作题材。古人提倡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到实际生活中体察、实践、师法自然。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必须热爱自然,亲近一山一水,缺乏这种热情,是很难产生好的山水画作品的。
    学业的结束也恰是艺术道路的开始。艺术道路是那条艰难的道路,真正艺术家永远都在追寻艺术梦想的路上。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来自全国各地的清华学子们,在陈一耕导师及教学团队的辛勤努力下,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在追寻艺术梦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