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上的中国!

青铜器上的中国!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1 22:59:14]
    当人们掌握新的材质和工艺时,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便渐渐孕育而生,这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就是如此。大约在5000年前,人们在生产劳作中,无意之间发现了一种可塑的新材质——青铜,配合使用一定的模具,可以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器物,而且坚固耐用,渐渐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和喜爱,并作为主流材质统治中国长达3000多年,而青铜所延伸出的内涵,至今仍影响着中国文化。
 
 
    文化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作为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方式,其发展过程必然是与人自身的认知、接受能力相一致,往往表现出的历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再到质朴。从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青铜器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随着功用的演进以及铸造技术的改善,各个阶段的青铜器在器型和纹饰方面有一定的延续,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盛酒器“彝”(yí)
 
灌酒器“斝”(jiǎ)
 
灌酒器“盉”(hé)
 
肉食器“鬲”(lì)
 
 
    大概是受制作工艺的制约,夏朝青铜器纹饰较为简单,器型有着陶器的影子。
 

夏 细腰爵
 
铜方钺(yuè)
 
网格纹鼎
 
 
    商朝的青铜器粗略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主要体现在纹饰及工艺上的变化。前期兽面纹在青铜器中普遍使用,但大都是非浮雕的工艺,因此兽面纹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区别,而且中大型的青铜器纹饰主要体现在局部,没有做到通体纹饰的效果。
 

商早期 兽面纹鼎
 
商早期 兽面纹斝(jiǎ)
 
 
    商朝中晚期,工艺技术得到很大的突破,浮雕占据主导,乳钉纹开始出现,中大型青铜器开始出现了通体纹饰的工艺,线条变得更加柔顺、表现力更强。失蜡法的出现,让青铜器出现了镂空效果,增加了器皿的艺术性;而分铸法和浑铸法的成熟,出现了体型较大的器皿(如四羊方尊),不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有着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商朝后期的青铜器开始出现了铭文,这也标志着铸造工艺的长足突破。
 

商中期 兽面纹壶
 
商晚期 鼎方彝
 
商晚期 畐父辛爵(可见铭文)
 
商晚期 父乙觥(gōng)
 
商晚期 父乙觥(局部)
 
商晚期 乳钉雷纹瓿(bù)
 
商晚期 黄簋(Guǐ)
 
商晚期 牛首兽面纹尊
 
商晚期 牛首兽面纹尊(局部)
 
商晚期 黄觚(gū)
 
商晚期 四羊方尊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延续了商后期的辉煌,在器型上根据不同用途形成基本固定的制式,这也从一个方面衬托出“礼制”的制定。而在艺术装饰方面,一个图案单位上除了主体纹饰以外,常以各种动物形象作为陪衬,纹饰物形态狰狞可畏,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这种物象构成了我国古代礼器装饰的传统特点。同时,铭文的大量出现也是西周的一大特色,不仅对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同时也流露出文字艺术发展的萌芽。青铜器中的金文已经摆脱了甲骨文刻画的单纯线条,而出现了对文字结构和笔画等的刻意美化,或许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雏形。
 

西周早期 甲簋
 
西周早期 甲簋(局部)
 
西周早期 亚其斝
 
西周 神面卣(yǒu)
 
西周 追簋
 
西周 十五年趞曹鼎
 
西周 十五年趞曹鼎(铭文)
 
西周 虢季子白盘
 
西周 虢季子白盘 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工艺已臻成熟的巅峰,器型开始变得灵巧,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主要器型的雏形。同时,随着模具制作材质和工艺的提升,青铜器线条更加灵活柔顺、纹饰也愈加的细腻。
 

春秋青铜提梁卣
 
春秋 莲鹤青铜方壶
 
春秋 郑国 虎钮青铜罍
 
战国 战国曾侯乙青铜尊盘
 
战国 屌氏壶
 
战国 刺猬青铜车饰
 
战国 鹦鹉头青铜车饰
 
 
    伴随着冶铁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仍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转自非遗中华)
青铜器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