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开始认真读书

明天开始认真读书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26 21:31:45]
  读书的误导
 
  识字的人多了,真正读书的人却不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中国每年平均每人读书的数量远不及欧美日等国,即使很多人买书也是在附庸风雅。曾问很多朋友为何不读书,有人说没有时间,有人说不喜欢读书,有人说不知道读什么书,其实这都是借口。越来越多的人没日没夜的想着如何发财,却很少去读书,去反思,去让自己清醒,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不幸。物质横飞的如今,流行一句说词,读书无用。所以更多的人说,读书有什么用,又不能挣钱,每听这句话的时候犹如刀剑刺心,想问自古自今谁能赋予读书一定就是用来挣钱的,有也是千古的错论。
  很多古言的教导都是一种读书真正意义的误导,也是在辱没读书,犹如宋真宗赵恒诗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赵恒的意思就是读书可以换来粮食,可以换来金钱,也可以换来美人,任何时代读书是会有这些功效的,没起到这些功效是因为读书不够,但是我更想说这种理解读书的功效是肤浅与无知的,因为读书的真谛不是去换取物质名利,而是在于格物致知,在于不断的发现真实的自我,与真实的世界,而是不只为了虚名虚利,更在于发现另一个世界,一个普通人发现不了的世界,真理与真知,这不是用多少钱能买到的,更不是用金钱物质能和之相提并论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句子与这样的行为,有辱读书之风雅,读书的气质在于雅,这个雅就是一种淡然,一种自知,更是读书人的高尚人格与品格,而不是为了名利。也许名利是读书的一种有效的诱惑,但是绝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更不会是读书的终点,当一些人有了巨大的财富与地位,却发现,更需要读书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感悟到,生命的真正价值是一种新知与真理的感悟,或称为悟道。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悟出道来,也许这需要一种缘分,就像一本好人与一个人遇见,一个高僧与一个信徒遇见一样,需要缘分。
 
  可以饿着,但不能没有书
 
  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我每每买书,在正式读之前都喜欢先洗个澡,然后再细细品读,这不仅是对书与作者的尊重,更是自己的一次洗礼,因为我将再一次成为另一个新的我。我们要有一种精神,宁愿饿着,但不能没有书读,不能不读书,犹如曾国藩落榜返乡,身无分文,然后在江苏向父亲的朋友借钱,世叔借予一百两白银给他,还没在怀里捂热,就在书摊上一次花光,买了一整套中国二十三史。一百两白银成了曾家很大的一笔外债,回家父亲不仅没有怪他,却说: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意为你偿还欠债,但不要忘了买书的初衷,一定要细细研读,这样借来的钱就不会白费了。然后曾国藩埋头把中国二十三史细读了很多遍,后来养成了一生的好习惯,日日读书,即使上战场,也要带着书,犹如他自己说:无一日不读书。曾国藩一生简朴节约,但唯在买书上非常的大手笔,典型的就是宁愿饿着,但不能没有书读,所以曾国藩才能成为千年曾国藩。
  读书应该是一种精神,就像徐飞鸿的学生说徐飞鸿是饿死的,因为徐飞鸿的胃痉挛是年轻时求学吃饱饭烙下的病根,这种饿着求知的人,在贫穷的中国甚至世界比比皆是,可是当我们物质富有了,这种读书的精神却没有了,悲哀。匡衡的凿壁借光,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车胤的萤火照明,鲁迅嚼辣椒驱寒,等一系列良好的读书精神在现在物欲横飞的时代,少了,没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出现大师,因为我们优良的读书精神没有了,却成了一种历史的回忆。
 
  读一本书,就是在交一个朋友
 
  曾有很多的好友,非常喜欢买书,这是一个好习惯,但有个不好的习惯,买的书很少看完,每次都是一种快热快冷的读书心态,看到一本自认为的好书,兴致匆匆的买了回来,刚看了前三页,或在多一些,就不在看了,成了书屋的点缀。这也是很多买书人与读书人的坏习惯,这个习惯不好,我们应该细度每本自己买来的书,就像在用心交一个朋友。读书不是一种获取金钱名利的目的,而是清洗自己的内心与思想,装下更多更好的真知与对自己的认识,对世界的认知。所以我们即使买了书,就应该花些时间细细研读,才不辜负当初买书的心情与买书花去的几两银子。
 
  读书在于获取更好的精神与人格
 
  读书越多,应该越有一种优良的精神与人格,可是当我们平均知识量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的优良精神与人格却低了。犹如徐飞鸿死后,他的画一副价值数千万,可是他生前画了很多画,藏了很多画,却很贫困,他可以花更多的钱去买画,可是一双皮鞋能穿很多年,即使买鞋也只卖二手的破鞋,甚至不舍得吃不舍得喝,因为他有更大的梦想就是艺术与真知,死后把所有的藏画捐给了国家。我们现在却没有了这种求知的欲望与精神,我们的精神在堕落,我们的文化在没落,我们读的书,是否还有意义?有意义,只是我们扭曲了读书真正的意义。读书不在于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精神与人格的培养。
  现在很多的人,买书读书,只选择快餐类的书籍,这些没有任何思想含量的书,看再多都无法提升我们的思想与品格的,因为我们不能在里面触动心灵,更不能发现自己。我们越来越急于求成,我们越来越把金钱利益看的更重,所以我们越来越不再注重自己的人格与精神的提炼与修养,所以我们越来越不像“人”了。如果不知道读什么书,建议把中外所有的史书通读一遍,如能这样,百之百我们会有一次蜕变,再读就读名人传记,我们会有再一次脱变,如果再读我们可以读哲学、经学、心学典籍,我们会更深层次的脱变,然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真真切切的自己,真真切切的世界,然后会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与幼稚。要读书,就读经史子集的精华,古今中外的经典,这些书不是没有用,而是非常有用,只是我们误知、误解、误用了。
 
  读书的几个层次
 
  读书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获取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发现另一个自己,第三个层次是改变他人与改变社会,第四个层次是成为千古传奇。最没有层次的层次,就是我们娱乐了书,书也娱乐了我们,这种娱乐是一种肤浅的娱乐与阅读。当我们对一本好书读到了深处,我们不仅有一种愉悦,更会发现惊喜,这种惊喜只有自己的灵魂知道,会为之失眠,为之兴奋不已,甚至是极度悲伤与感慨。
  读书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灵魂,而不是获取财富,读书的目的也不是仅为了生存,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的责任,犹如文章,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带有一种社会的责任,这篇文章就被赋予了价值,我们读书也是这样。我们现在读书,越读越把自己读小了,品格与精神越读越没了,所以我们错了,读错了,理解错了,用错了,我们应该越读书自己越来越大,品格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高才是,这样的我们才是一个正确的人,真正的人。有人说读书太寂寞了,这样的说法错了,因为读书应该最能抵得住寂寞与孤单,因为读书时有一个更大的世界在陪伴着我们。
 
  没有比读书更有意义的事了
 
  装扮房子,没有比整齐的摆放一些书更风雅,更内涵,更品味的东西,所以即使我们不喜欢读书,但是房里不能不放一些经典之书,这是一种品位与涵养,但是我们更需要在内在上提升自己的品位与涵养。对于很多的文化人,临死之前,他们担心的不是子女,而是自己的藏书最让自己放不下,因为除了自己还有谁能懂它们?他们的担心是没有给自己的爱书找一个好的归属,这是书的魅力与神奇,其实是文人墨客对真理与新知的追求与喜爱,因为人活着的根本就是去追去真理与新知,不然思想与感情的世界太苍白无意义了。任何人只要和书有了联系,有了故事,就会成为一段有价值的历史,就像张元济为何能被后人记住,因为他和书交往了一辈子。读书不在于获取利益,而是在于获取新知,发现新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没有比读书更有意义的事了,明天开始认真读书,读好书。    (转自我们爱国学)
明天开始认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