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农信三代人的合规接力

临汾农信三代人的合规接力

作者:[王文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30 22:48:45]


“农信第三代:梁克俭


“农信第二代:梁克俭的父亲


“农信第一代:梁克俭的爷爷


  (秦晋中原网 王文辉 特约通讯员 陈萍 报道)梁克俭是尧都农商银行的一名基层网点负责人。“克俭”一词出自《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取节俭之意,这个名字,也是踏踏实实地为信合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父亲和爷爷,对梁克俭的谆谆教诲。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农信第三代”,他从小就在浓郁的信合氛围里成长,老信合人们算盘的噼啪声、点钞的哗啦声和手写票据时的刷刷声,共同组成了他的童年。对于他来说,“三铁精神”“背包精神”不只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见到过的真实场景,那斑驳的算盘账本,那泛黄的破旧背包,还有那群人坚守初心、开拓奋斗的样子,成了刻在他记忆里念念回响的豪迈礼赞。
  在工作中,梁克俭的认真劲一点也不输给父辈们,只要是不合规的事情到了他这,一律“禁止通行”,态度特别强硬。有时候领导也跟他开玩笑,你真是油盐不进。他总是很严肃地说,合规操作是底线,依法办事是红线,这是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身体力行教给我的,我也会一直这样坚持下去。
  梁克俭的每一本案防工作日志记录的都很工整,这种态度,是他从爷爷那里口手相传的。他爷爷说,当时条件很艰苦,几张桌子,一把算盘,几本账簿就是全部的行当,每天都是靠着步行,背着挎包,顶风冒雨,走千家,访万户。入股、存款、放贷、收息,金额大多是几块几毛。那个时候,他就随身带上一个本,把贷户的信息和风险点都详细记录下来,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却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这是爷爷教会他的——工作要做扎实。
  在尧都农商银行改制成功的第二年,就已经有了案防工作日志的雏形,由总行按月考评,梁克俭的父亲手上就有一本,长年累月的记载、翻阅,本子已经被翻的卷了边。他父亲有一次拍着这个本,对梁克俭说,由“社”转“行”不仅仅是摘了块旧牌子,换了一个新网点那么简单,改制成农商行意味着拥有了更雄厚的资本、更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完善的法人治理、更贴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最最重要的是,经营理念正向着合规有序不断靠拢,摒除了以往的不规范,真正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这一个小本,是尧都农商银行合规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正是靠着合规经营和稳健发展,尧都农商银行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临汾地区最重要的金融力量。这是父亲教会他的——发展要靠合规。
  如今,农信事业发展的重任已经落在了更多的像梁克俭一样的农信第三代人身上,这个本、这条路,都得靠这一代年轻人自己走下去。梁克俭说,虽然我们的肩膀还略显稚嫩,但我们相信,我们也有能力传承农信百年基业。我们通过历次的培训学习,已经养成了“时刻走在悬崖边上”的危机感,时刻警醒自己,让自己感受到“利剑高悬”的威慑性,坚守合规底线的必要性。合规文化掷地有声,必有回响,我们一定会坚守合规底线,让农信事业更加蓬勃向上。这是他自己领悟到的——风控要挺在前。
  风雨70年,临汾农信几经坎坷,在风雨历程中积淀了坚定向上的农信文化,也造就了自强不息的一代代农信人,在历史的画卷上镂刻了一段风蚀不掉的光辉经历。这段历史、这种精神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有这样的一群人,四大战役必胜!农信事业必兴!

临汾农信三代人的合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