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再度改名为州,千年轮回却是为何?

陕县再度改名为州,千年轮回却是为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08 21:18:29]
    一则通知,让三门峡陕县的老百姓成为了市民。近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三门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撤销陕县,设立陕州区,陕县又一次进入了历史。矗立在黄河南岸陕州风景区的宝轮寺塔一定见怪不怪,因为历史上这片地方一次次的被叫做陕县,又一次次的被改成陕州,但改来改去,“陕”还是那个“陕”。

    看轮回,州县各称一千年
 

 
    公元前390年,秦惠公置陕县,800多年后,北魏孝文帝于487年置陕州,之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保持着陕州的名字。1913年已经是民国时期,陕州又一次更名陕县;全国解放初期,陕州、陕县又多次交替使用。1994年,陕县县委、县政府机关从三门峡市区迁至县西大营乡。仔细算算,“陕县”和“陕州”居然都被使用过上千年的历史,可谓老字号。
“陕州”、“陕县”都出现在历史文献中,而陕州区则新鲜的多。可是,这居然是三门峡市第二次出现陕州区。资料显示,1957年三门峡第一次成为地级市,随即成立郊区。1959年,陕县并入三门峡市,后与郊区合并成湖滨区人民公社。1961年,湖滨人民公社的农村部分更名为陕州区,两个月后改名郊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个月,陕州区就这么写入了三门峡的历史。

    分天下,大陕西名从此来
 

 
    “陕”这个字不常用,除了地名、姓氏和车牌号几乎不在汉语中流通,所以会常说陕西的“陕”。可事实上应该是陕县的“陕”,因为陕西的名字就打陕县而来。
    陕县以西,就是陕西!看来这“西”跟西安没有关系。确定这一原则的人就是周代大名鼎鼎的周公和召公。史料上说,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的做法,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开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朝设陕西路,进一步强化了“陕西”这个名字的地理意义。
    有陕西,自然就该有陕东了。历史上的陕东是指的陕塬以东地区,与“山东”、“关东”含义略同,只是因为河南的名声太响了,陕东从没有进入过行政区的称谓,久而久之就被淡化在历史长河里了。
   
    有历史,佛祖诗圣走崤函
 
 
    陕县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夏王朝时这里更是中心区域。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此地先后属焦、虢两国,尔后成为了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这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
    崤函古道遗迹位于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是古代中原通往关中的咽喉,是东至开封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也是我国古丝绸之路上一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春秋时期著名的秦晋之战在此鏖兵,唐代大诗人杜甫夜宿于此,目睹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写下了著名诗篇《石壕吏》。2014年6月22日,崤函古道石壕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还不能忘了唐朝初建、金代复建的宝轮寺古塔,这座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冲着塔壁讲话可以听到类似蛤蟆叫声的回音,所以该塔又有“蛤蟆塔”之称。虽然这座塔现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可人家是因为区划变更才被迫“放弃”陕县户口几十年而已。  

 

    (转自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陕县再度改名为州,千年轮回却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