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中原网 王文辉 特约通讯员 崔新萍 报道)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是唯一一座建于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桥陵是中国唯一一座营建于封建王朝最鼎盛时期的皇家陵园,规模宏大,朱雀门神道宽达110米,石刻高大,丰满华美,虽历经千年风雨,仍栩栩如生,国家顾问局单士元教授盛赞曰“桥陵石刻甲天下”。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代皇帝,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曾两次登上皇帝宝座,但时间不长,无甚建树,因能洞察形式,选立有武功的三子李隆基为太子,并及时禅位,退居太上皇,防止了宫廷政变,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所以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君主。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唐睿宗李旦崩,归葬桥陵。桥陵略呈长方形,东西长2871米,南北长2836米,总面积852万平方米。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开元盛世的,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由长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还写有《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中对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1956年,桥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桥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陵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并在四周建造高大陵墙,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2836米,北墙长2883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陵墙周长约13千米,陵区面积达852.7万平方米,封内20平方千米。整个平面呈一规矩的刀把形。朱色墙身宽1.3米,基宽3米。
桥陵现有石刻53件,因其建于盛唐时期,其石刻艺术的雄大气势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伟,更表现于内在气度的充实大气,因之桥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称。
桥陵石刻有38尊排列在宽达110米、长625米的朱雀门外神道两旁,由南往北依次为:华表。又名“望柱”,属仪卫性石刻,象征“王者纳谏”、“识衡路”。桥陵华表原为一对,现存西边完整者一座,通高8.64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方形,上雕覆莲12瓣;柱身为八棱形,线雕缠枝卷叶纹及各种祥禽、瑞兽图案;柱顶为仰莲承桃;基座有神兽、花草线刻。东边的一座已倒塌残缺,仅存柱顶、柱座。
獬豸。俗称“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能辨曲直的异兽,属陵前瑞兽。桥陵东西各有1尊獬豸,身高约3米,体形硕壮,怒目露齿,身有双翼,保存完好。东侧獬豸基座刻有“富平田氏”4字。桥陵的獬豸石刻重达10吨左右,是用一整块青石雕成,这种大型圆雕,在十八座唐陵中绝无仅有。
鸵鸟。鸵鸟浮雕主要出现在盛唐以后的陵墓石刻中,桥陵有鸵鸟浮雕东西各1座,系刻雕于高、宽各约2米的石屏上的高肉浮雕。鸵鸟矫健的双腿,立于假山之上,回首贴翼,羽毛丰满,刻法细腻,颈部的石雕淡黄色的,雕刻有微小的鳞片,为石刻艺术中的一件珍品,现保存完好。中国本不出产鸵鸟,汉代从波斯传入。中亚各国曾多次赠送鸵鸟给中国,物以稀为贵,因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称朱雀或鸾鸟。
翁仲。俗称“石人”。唐制,乾陵以后,神道两侧列侍臣(石人)10对作为仪仗,以折射宗法秩序观念。桥陵石人身高3.67米至4.28米不等,为诸唐陵之冠,且多数保存完好,石人均为直阁将军装束,头戴鹃冠,中饰飞鹰,褒衣博带,足蹬高头履,双手柱剑,面部表情,庄严肃穆,有的凝视远方,有的垂眉沉思,形态各异。
桥陵有17座陪葬墓,有明显标志的11座,3位太子,4位公主,2位皇后,1位妃子。桥陵东南方向,分布有大量的陪葬墓群,其中包括:肃明刘后、昭成窦后、贤妃王芳媚墓、申王(惠庄太子)李扌为墓、岐王李范墓、薛王(惠宣太子)李业墓、代国公主李华墓、凉国公主李苑墓、息阝国公主墓、金仙公主墓、云麾将军李思训墓、宁王(让皇帝)李宪惠陵,郑王李筠、嗣宁王李琳墓和蔡国公主墓等,陪葬墓均在陵区的东南方向。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蒲城县是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时间的诞生地,陕西产粮第一大县,被称为酥梨之乡和焰火之乡,周边有唐桥陵、唐泰陵等雄伟的唐代帝王陵墓。蒲城还是国民革命军上将杨虎城和“以尸血谏”道光皇帝的清代名相王鼎的家乡,故有“将相故里”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