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将闭幕,本次会议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谋划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之路。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但增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即使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了6.9%的“靓丽”增速,仍有人担心增速会进一步放缓。而要在“十三五”末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五年间GDP的增速应该保持在6.6%左右。实现这样的增速动力何在?
从领导层的一系列表态来看,增长的动力有三大源头:改革、“双创”和内需。“十三五”规划将持续激发这三方面的动力和潜能,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上图:习近平在英国议会演讲,今年3月以来,多次在不同的外交场合强调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巨大潜力。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
习近平主席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前景非常光明,而改革则是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李克强总理也表示,当下的中国经济正处在换挡期,新动能正在形成之中,旧的增长动力在逐渐消退,新动力的来源之一就是创新,而改革则是发展的“最大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到目前为止,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已经举行17次会议,审议及审议通过了84份规则、方案、意见等重要文件,涉及到经济、文化、司法等各个议题。关于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环保督察、律师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方案、细化意见相继出台,并逐步实施。改革的力度正在加大并往深处推进。9月份,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出台,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也将继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未来将逐渐显现,激发无限活力。
可以确定的是,三中全会绘就的改革“时间表”将延续到“十三五”,可以说“十三五”时期改革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是让中国经济维持稳定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内生动力。
“双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梳理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高频词,位居前三的分别是“简政放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公开数据显示,“双创”提出近一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20多项政策,地方政府出台了2000多项相关配套政策。通过“双创”,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0000家以上。“双创”的大力推动者李克强总理指出:“可以说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是我们在致力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上图:李克强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
一组组数据成为佐证。国家工商总局报告称,目前我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6万户,已连续6个月保持高位增长。前9个月,全国小微企业达305.18万户,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96.62%。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也从1990年的2263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2.5亿人,25年间增长了约10倍。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例也逐步上升,从1990年的3.5%增长到了2014年32.36%,已经达到全部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
“双创”不仅是增长的新引擎,也是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创新。千千万万人靠创业创新增收,更好发挥了“一次分配”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众人创富、劳动致富之路,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
内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以前有这样的说法:中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如今世界经济本身不好,出口增长乏力,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速也在逐步回落。相比之下,内需和消费可挖掘的空间很大,这一点从中国游客在境外表现出来的旺盛购买力以及电商的快速发展都能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刚刚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080亿元,同比增长10.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比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消费结构调整态势明显,消费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以网购为代表的“互联网+流通”拉动消费增长的作用越发显现,前9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25914亿元,同比增长36.2%,已连续19个月保持在35%以上的增速。同时,消费结构调整态势明显,健康、旅游、娱乐等服务性消费 热点持续升温。
随着养老保险托底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医保全覆盖有序推进,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再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居民财富的积累,中国消费的时代正在迎面走来。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之后,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并提高居民收入,这样的正循环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
有了改革的动力、双创的活力和内需的潜力,在“十三五”规划绘制蓝图的激发之下,中国经济必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转自中国经济网)